雪糕也有0糖0卡?去年的冰淇淋还能吃?我们花了近5万块揭秘真相… 刚刚入夏,很多文创系列的冰淇淋就火出了圈,比如这个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淇淋"。 雪糕冰淇淋们确实是花样越来越多,味道越来越丰富了,但是大家明显也感受到这价格……不能说是高,就是玩。一根十几块! 当我们说要评测的时候,有人就说了,我们吃雪糕是为了健康吗? 哦,谁说我们评测是为了看哪个更健康,明明是为了 吃 揭秘到底为什么那么贵,到底值不值。顺便再看看谁更健康。 这次我们画了一个巨大的导图,层层筛选出了 24 款冰淇淋、雪糕和冰棍,光是买样品就花了将近 5000 元: <温馨提示:滑动每一层冰柜有惊喜> ·<温馨提示:滑动每一层冰柜有惊喜> ·<温馨提示:滑动每一层冰柜有惊喜> ·<温馨:滑动每一层冰柜有惊喜><温馨提示:滑动每一层冰柜有惊喜> 本次评测花费:样品费 5193.38 +检测费(公开价) 42640 = 47833.38 元。 这次的评测,我们要解决大家的很多很多疑问,比如: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 0 糖 0 脂肪 0 化学添加剂、好吃不贵的雪糕? 雪糕里面真的有奶吗? 压箱底的雪糕还能吃吗? 一天到底能吃几根? 为什么那么贵? 如果你想直接简单粗暴看 24 款雪糕冰淇淋的评测结果,可以点击下图查看▼ 不过有很多关于它们的秘密,都藏在接下去的文章里哦~千万别错过。 好了,现在你可以拿出一根/一盒你爱吃的雪糕,边吃边看我们的评测了! 首先我们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这三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它们参照的国家标准各不相同。 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制作工艺和要求都不一样。 冰棍是这里面最单纯的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水、糖和一些甜味剂,可以理解成就是把糖水冰起来了。 而雪糕和冰淇淋在国标上的区别主要就是:冰淇淋的乳脂、蛋白含量要求,比雪糕高一些。 所以,雪糕和冰淇淋里确实都是有"奶"的。在标准上来看,冰淇淋优于雪糕,但这并不代表事实一定如此。 冰淇淋里也会有一些踩着及格线的产品,雪糕里也会有一些表现优异的产品。这一切都取决于厂家怎么生产。 (为了方便叙述,节省字数,以下统称环节我们把这些都称为"雪糕") 想吃又不想长胖,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饮料都可以 0 卡 0 糖 0 脂,雪糕行不行?! 对不起,不行。 蛋白质、糖类和脂类是三大主要供能物质,它们在雪糕里,缺一不可。但凡少了一样,你都吃不到现在手里这么好吃的雪糕。 所以这也决定了雪糕必须是有热量的,并且不低。 在选样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今年市面上有些主打 0 蔗糖、轻糖低脂的雪糕,心情非常激动,马上纳入了评测行列,送进实验室。 以下就是我们对 24 款样品的评测结果: 冰淇淋、雪糕里面的蛋白质很多都是来源于牛奶、乳粉,有些也会添加蛋及蛋制品、大豆蛋白来改善口感。 乳含量高的雪糕冰淇淋,蛋白含量也会更乐观一点。 <左右滑动查看> 一般纯牛奶的蛋白含量在 3.2g~3.6g/100g。从这次评测结果看,有 10 款样品的蛋白含量甚至可以跟牛奶相媲美,用料不错。 其中 17 号主要是大豆蛋白,我们后来尝了尝,豆味确实挺重,有小伙伴直呼像家里自己做的味道。 不过我们也要说明,有些雪糕会有外皮和内馅,整体的蛋白含量低不能说明它用料不好,还是要结合配料表一起来看。 我们曾经测过各种热门的奶茶、芝士水果茶,根据之前的评测结果,这些奶茶的"标准糖"糖含量大概在 6~13% 左右。 这次我们同样测了雪糕们的糖含量,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除了1、3、17、21号样品的糖含量相当于奶茶的标准糖,其他的居然都要更高! 可能大家会觉得一根/一盒雪糕的量远比一杯奶茶少,但是再回忆想想,最热的时候你一天何止只吃一根雪糕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天糖含量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那像 5 号这样的吃个 2 根,一天的糖就够够的了。 这里要悄悄说两个秘密: 1 之所以你吃雪糕时没觉得甜,是因为舌头在受到冷的刺激以后,对甜度的感知降低了。 2 大多数冰淇淋的糖含量都不会低,因为糖除了提供甜味,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为雪糕的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说雪糕的甜能治愈生活的苦,但对于添加糖我们还是建议要"少摄入",除了会月半,还会增加龋齿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0 蔗糖不代表无糖,千万不要觉得可以放心大胆吃,小心糖摄入反而更高。 雪糕之所以吃起来有绵密的口感,是因为里面加了不少油脂。 我们测了这 24 款样品的脂肪含量,结果如下: 一块 100g 三角奶油蛋糕的脂肪含量是 13.9g ,对比起来这些样品的脂肪含量不算太高。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一支/一盒的含量,如果吃多了,脂肪摄入少不了。 吃一根雪糕要运动多久?我们已经帮大家算好了"爱"的代价。 还别说,这数据让人重拾了吃雪糕的热情。即使是卡路里最高的 6 号,吃一支也只需要慢跑 33 分钟就可以消耗掉。 真的这么简单吗? 才不是。其实按照每 100 克来算,雪糕的热量并不低,只不过雪糕胜在分量都比较小,从包装规格上限制了一定的卡路里摄入。 所以一天要吃好几支雪糕的小伙伴可要注意了,勿以雪糕小而不克制,勿以热量低而不运动! 小时候一支雪糕也就五毛钱、一块钱,而现在小小一支网红雪糕的起步价就是 10 元。 到底是这些雪糕都进化升级了呢,还是只因为水涨船高? 其实全世界的冰淇淋、雪糕的生产流程基本差不多: 如果要说贵,那主要就贵在原料和某些关键工艺。 配料表的前几位直接影响了冰淇淋雪糕的成本。 贵一点的冰淇淋雪糕,会选择牛奶(纯牛奶、灭菌乳)+稀奶油为主要成分 便宜一点的会用乳粉、脱脂乳粉、奶油等,甚至是水+糖+植物油。 说到这里,你可以看看自己手上在吃的雪糕上,配料表前几位都是什么。 市面上有些雪糕会选择添加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甚至氢化植物油来控制成本,调节口感,这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我们测了这次 24 款样品的反式脂肪酸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要超过 2g,可以看到这次 24 款样品的反式脂肪酸比较低,可以稍稍放心。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多贵的雪糕,配料表里少不了一些添加剂。 其实这些添加剂都是合法合规的常规操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让口感、色泽、味道等等更好,达到让你喜欢吃的状态。比如: 你花了十几块钱买的雪糕,可能有 30%~50% 是空气。 先别觉得自己亏大了,往雪糕里添加空气,可是一项核心技术难点。它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味道、质地和外观。 前面提到的那些原料直接混在一起,是无法做出我们买到的雪糕那么好的口感的,它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混合,让一些原料发生物理变化。 比如,搅拌过程中冰晶太多太大,口感就不够细腻,太少会变得像冻奶油一样油;膨胀过程中空气太多则没有嚼劲,太少又太硬。 所以,空气含量合理的雪糕口感会相对松软,也卖得更贵。 可以理解为你的钱买的不是空气,而是这项技术带来的上乘口感。 除了原料和工艺的升级,雪糕还可以贵在各种营销宣传、物流配送上,甚至是明星代言、联名限定等等的概念加持。没啥别的,就是讨你喜欢。 对于雪糕来说,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涉及雪糕的初始卫生情况。 冷冻是不会杀死细菌的,只能让他们休眠,如果雪糕的初始微生物比较高,那么受热融化后,细菌就会开始愉快地生孩子,然后被你吃进肚子。 《消费者报道》收集了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全国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雪糕及冰淇淋质量安全抽检数据,抽检结果显示,这些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卫生不过关。 所以我们测了这 24 款样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结果显示这些都是符合国标限量要求的,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品控做得还不错,吃货们可以放心了。 除了初始的卫生问题,雪糕的保质期、储存方式又是另一个问题。我们来分类解答大家非常关心的疑问—— (以下的前提条件是,大家购买的原始雪糕没有卫生问题) 在外面融化的时间不是太久,并且马上按照 -18℃ 存放,还是可以吃的。只不过可能会不太好吃。 前面我们就提到了雪糕的工艺复杂,是一个混合体系,过程中还会加入空气。 一旦雪糕开始融化,这个体系就不稳定了,首先其中的冰晶开始融化,气泡没有了束缚,就会变成空气飞走了。雪糕变成一滩浆料,甚至分层。 此时再把它冻回去,没有了空气的灵魂,失去了原来的正常口感,有的还会带一些冰碴子,所以大家也会发现吃起来没有原来那么好吃。 理论上来说,在保质期内的、并且按照要求严格存放的、没拆封的雪糕,是可以吃的。 你得先看看压箱底的雪糕都是保质到哪天。 现在市面上各路雪糕或者冰淇淋的保质期都不一样,有 6 个月、12 个月、甚至24个月的。我们在购买样品的时候,就买到了一根临期雪糕。(目前已过期) 关注保质期之后,还要保证正确存放,雪糕这类冷冻食品对储藏条件要求比较高,一般是 -18℃ 以下。 我们在超市测了一些冷柜的温度,发现不管是大的立式冰柜还是小的冰柜,都做得比较到位。 所以如果你压箱底的雪糕都符合以上要求,那就放心吃吧。 友情提示:冰箱塞得太满容易让温度达不到设定要求,不要因为打折就囤太多,折扣常在,吃完再买。 评测食物少不了试吃环节,这次我们换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选择 10 位小哥哥小姐姐,分别品尝 24 款样品(每种一小块),打分。 唯一的原则就是:喜欢吃。 每一个样品,都是严格按照刚从冰箱取出就切开送到大家嘴边的原则,保证大家吃到的是没融化的口感。样品之间间隔了一定时间,不会有试吃的疲劳感。 根据大家的打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各个样品的评分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来,贵的雪糕果然有贵的道理——好吃。 6 款售价在 10 元以上的样品,都获得了小伙伴们的认可,美味评分在平均值以上。 而在 5~10 元的行列里,也有不少大家觉得美味的选手。 实际上口味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到底哪种好吃,你的舌头最清楚。 虽然知道大家是为了好吃才吃雪糕,但还是在这里送大家一些建议: 这次评测雪糕,我们买了非常多样品,泡沫箱堆积起来有 3 个技术小姐姐那么高。在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 有的雪糕送过来是用干冰保护的,干冰的袋子和冰袋长得比较像,一个没注意就用手去直接触摸了,没到两秒钟小姐姐就惊呼着"好烫好烫";后来小姐姐又把干冰放进了冰箱。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这两种行为都是错的。干冰不能直接用手触摸!!不能放冰箱!! 让人感到暖心的是,这 24 款样品中有一款,在包装打开后就看到了一张显眼的提示。上面清楚说明了干冰的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也许做产品,把品质做好是最最重要的事,但真正能想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可能接触到的危险,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细致和关怀。 消费者的信任会来源自对产品的信任,也会来源于他们感受到的、除了产品以外的一切。希望更多的厂家、企业,能够透过产品这个链条,去关心另一端的每一位消费者。 答应大家的雪糕评测到这就结束了,如果你想一次性看完 24 款样品的评测结果,可以点击下面这张图▼ 这个夏天,一起快乐吃雪糕吧!